找到相关内容60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2)

    。盖心即第八。此为无覆无记,摄藏染法种子,遇境逢缘,能起现行;意即第七,此为有覆无记,念念执我,令众生妄想不断;第六,此攀缘六尘境,起种种分别,与五十一心所恒相应,力用最大。由此心意...永嘉大师深恐后人闻到无念、无生的说法,错误以为只要压捺六妄想,枯守空寂,即可证知无生法忍。此则大错特错,永无成功之期。譬如机关木人,亦无念头,试唤他来问;你求佛用功,早晚几时得成佛道一样可笑。  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558273.html
  • 法学与佛学的对话

    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,但是我想哪,我们法学和佛学在这个问题上,比如说第六和第八的问题上是可以交流的。你为什么发生了善念,是因为你的第八发生了作用,是我们的善根起了作用。我们通过对话更加强人们对意识...意识之上的东西,按照佛学的讲法,人应该有八。  李: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识,我们法学最多只到这层,而对于佛学来讲,还有两,那就是,末那和阿赖耶识。是不是,杨老师?  杨佛兴老师(以下简称...

    曲新久 李永军 杨佛兴 班文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3858470.html
  • 禅宗的心灵之道

    转成任运无碍的“成所作智”,第六(意识)转成毫无分别的“妙观察智”,第七(末那)转成视诸法没有高下的“平等性智”,第八(阿赖耶识)转成清净圆明的“大圆镜智”。通过转识成智,人便证得了佛果。但...无边处定、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。大乘佛教则发展了更多的禅定的方法,如念佛禅、实相禅。在中国佛教实践中,人们也使用了一些禅法,最突出的如五门禅法(数息观、不净观、慈悲观、因缘观、界分别...

    彭富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158711.html
  • 佛法蠡测

    。不能深深地向极其复杂和丰富的精神矿藏去挖,是无法学好佛学的。  识蕴的,了别义。论说以了别为自性,亦即以了别为业用。了别,明了分别。于所缘境能明了分别故。,即知识。前五,是感性的认识;第六...的根源。佛说五蕴,在启发我们认识主观上执我执法的错误。蕴,积聚义。五蕴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。一、佛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,是由五蕴积聚而有的。唯有五蕴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绝对找不出一个什么我。二、二乘依据...

    明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959241.html
  • 文珠法师:六道轮回

    视觉神经,听觉神经,感觉神经等。其次是第六意识,此意识是人类思想,意志,情感等心理的总汇,人的一切心理作用,都建立于此意识。至于第七末那,是私我的代表,一切我见,我爱,我慢,我痴,无不导源于是。还有...第七和罪恶的第六所作的善恶业力牵着走;犹如醉汉,不辩邪正真伪,仅凭七所幻起的错觉而分别取舍,喜怒无常,因而贪、而嗔、而痴。由于贪嗔痴的心理毒素策动身口,而杀、而盗、而淫,而妄言,而两舌,而恶口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159527.html
  • 唯识宗的教育哲学

    独行意识的工作相当复杂,范围也相当广泛,在唯识学上,据此而分为三种,又名三位意识,即是梦位、散位、定位。梦位意识,是当人休息时或在梦境中,前五已经不起作用,但我们的第六仍然在活动中,甚而凭着它的幻想...,始能发生其功能。   三第七末那:梵语末那,译名意。为第六意识所依根,虽有影响人的行为作用,但并非一切心理势力之基础。一切心理势力之基础,是此所依据的第八阿赖耶识。依唯识学家的意见,认为此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059543.html
  • 字宙人生的本体论

    义:一是能缘用,是指前七转识的心心所法,能缘虑第八所变现的境界。二是强盛胜用,这指心所法的善恶有覆无记等性,它们有能熏的强烈作用。其余色法和异熟心,第六中的业果无记心,第八的无覆无记心心所,不...心识没有关系的。这个心识是支配宇宙人生的权威者,也是开创宇宙人生的创造者;所以说:一切唯心。  第一节:唯识的意义  焚语“摩但刹多”(Matrata)译名唯。焚语“毗若底”(Vijnapti)译为。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259544.html
  • 牟宗三的佛学判教及其内在理据

    。在阿赖耶系统中,一切境识皆由阿赖耶识变现而成,此即为阿赖耶系统之缘起法。牟先生言:“见识与相识亦可以说都是本所似现而分化的相。见识是它所似现而分化出的主观相,相识是它所似现而分化出的客观相。此两相既皆是‘义’,则本之被名曰‘义识’似亦可被名曰‘相识’,即一切所似现之主客观之相皆由之而似现也。”(注12)本即是阿赖耶识,见识即是第六意识与第七末那,相识即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前五,无论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2959611.html
  • 中国隋唐时期的儒、释、道哲学

    活动比较具体,也比较强烈,主要任  务是向它所要认识的对象起追求作用。前六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  中,前五(意识除外)“唯外门转”,只向外追求它所认识的东西。第六 意识能“内外门转”,能向外追求,认识外境,也能向内思考,自己进行思 维活动。前五,向外追求,不会无因而起,总要有所依据,它们依据的是 色、声、香?等境界。第六也不能无因而起,它所依据,据法相宗的说法, 是以“染污末那为依止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3959622.html
  •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

    ,但是承认安立,即蕴是我。小乘说一切有部之一类正量部承许蕴和合为我,迦湿弥罗有部及经部立识相续为补特迦罗我,承认有前和后识相续不断的心;唯识派立阿赖耶识为补特迦罗我,说阿赖耶识能持一切种子,亘通三世,作为宇宙万有的所依,是依他起性,不是自性有;中观自续派立意为补特迦罗我,承认一切法是分别假名安立,无有自性。但假名必有所依,说一切法要通过意识(即第六)显现安立作为一切所依。承认自相有,但认为自...

    克珠群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159708.html